自相矛盾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自相矛盾得到的启示
《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实事求是,三思而后行,不能相互抵触这个道理。自相矛盾是指的是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出自《韩非子》。
《自相矛盾》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市场上就有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又会怎么样呢?”,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自相矛盾》的启示
1、一个人夸自己的东西要有限度,不要夸得无边无际,最后无法自圆其说。
2、说话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只有这样,最后才不会像楚国人那样说话前后相互抵触、自相矛盾。
《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的译文是:百里奚怀才不遇之时从虞国逃出,晋国把他俘虏了,之后在秦国喂牛,传说用五张羊皮换来百里奚。公孙枝欣赏他并推荐给秦穆公,之后委任他官职。穆公说:“用五张" class="lazyload" alt="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的译文 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的译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