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背山观后感影评
影片断背山这样的结局自然让人唏嘘不已,但爱与拥有,或许本就无关。它会一向活在有情人的心上,不是时空能够轻易打断。 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断背山影评精选
在看《断背山》之前,笔者对此片的大致资料早已有所耳闻,明白是说发生在两个西部牛仔之间长达二十多年的情感纠葛。因为曾有媒体称其为“西部同性恋史诗片”,于是开始时不由得让人以为此片的剧情会十分的跌宕起伏,两位男主人公之间的那份同志恋情更是惊心动魄,百转千回……然而看完全片后笔者却惊觉自我错了。影片延续了导演李安一贯的含蓄隐忍、质朴细腻的风格,没有大起大落、紧张刺激的情节,亦没有琼瑶式的歇斯底里——它甚至有点略显平淡,但却又宛如夜深人静时,某首时常回响在我们耳畔心头的老调情歌,温暖感伤,回味悠长。
与以往同类型的影片相比,窃以为此片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体基调的平实。无论是主、配角的人物设置,还是情节上矛盾冲突的处理,抑或是对大环境的渲染,导演李安都没有将其刻意的美化,亦没有淡化或回避,虽然他明显流露出对片中两位主人公那段不被世俗所容的禁忌之恋的扼腕叹息之情,但他还是较为客观且真实的展现了这一切,这一点在对Ennis的前妻这一人物塑造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从而使影片的说服力更强,令一般观众亦能较快的理解与理解影片中那份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
另外,此片还打破了人们心中对男同性恋固有的阴柔印象,塑造了两个外表粗犷阳刚但内心却温柔多情的男人形象,这不仅仅仅是挑战美国西部根深蒂固的牛仔文化,更是以一种决绝的方式来诠释感情的伟大。
Ennis和Jack,一个沉稳内敛,一个散漫不羁,如果最初的最初不是为了那份赖以糊口的工作,他们的人生轨迹原本不会有任何交集,他们会象一般男人那样按部就班,平静且平凡地度过自我的一生。也许依旧无法与枕畔的女子永结同心、白头到老,但至少不用承受命运那如炼狱一般痛苦的煎熬。
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或许是因为前世的情缘未尽,因此从他二人于雇主门外初次邂逅,有意无意地相互偷窥的那一刻开始,冥冥中,似乎就已注定了彼此纠缠一生的宿命。
他们的故事正式开始于断背山。虽然其所处山谷天高云淡,风景如画,仿若世外桃源一般,但同时亦清冷幽静,人迹罕至。再加上环境的艰苦,工作的乏味,生活的单调,心灵的孤寂以及生理欲望长时光的压抑等各方面的因素,因此他们互相吸引并最终发生关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然而,这算是感情吗?或许此时还不能算,但二人感情的发展确实是因为性的关系而变的突飞猛进,既而在那段相濡与沫的日子里,不知不觉,情根深种。
能够说,在断背山的这段日子是Jack和Ennis他二人一生中度过的最快乐的时光。导演李安可谓用心良苦,他用了较多的篇幅来尽情展现断背山如诗如画的自然美景,再配以动人心弦的音乐,从而映衬出两位主人公在此自在生活的无拘无束,同时亦埋下伏笔,此时越是逍遥自在,就越能反衬出影片后半段二人回归现实社会之后的那份情感压抑的无奈与悲哀。
毫无疑问,他们是相爱的一对。如果不爱,Ennis不会在与Jack的分道扬镳后,独自一人躲在角落里掩面痛哭,不会在久别重逢之后情难自控,主动热吻;如果不爱,Jack当年不会四处苦苦打听Ennis的下落,不会在黯然驾车离开已离婚却依旧不打算和自我长厢厮守的Ennis时默默流泪……但碍于世俗的白眼,道德的束缚,以及社会的压力,多年来他们只能偷偷摸摸地一年一聚,不敢光明正大的在一齐。
不错,在这场感情角力里,一向扮演主动主角的Jack或许将以上这些看的较淡,勇敢任性的他,为了感情能够不顾一切;但相对保守传统的Ennis却做不到这一点,童年的记忆,自身的矛盾,以及对家庭的职责感令他无法像Jack那般洒脱,但他却比后者爱的更为深沉,他的付出,已远远超过了他所能承受的极限,因此对于这样一个男人,谁又忍心求全责怪?
为了感情,他们二人其实都已付出了自我的全部。一个抛妻抛女,一个千里情奔;一个孤独终老,一个至死不悔!……然而不管他们爱的多么缱绻决绝,义无返顾,他们最终拥有的,却只有那座断背山。
电影断背山观后感
今天我完整的看完了世界著名导演李安执导的影片《断背山》,对我有比较大的感触,不得不佩服他的那种敢于突破的精神.对于里面的演员我也很钦佩,他们表演的非常的出色,入木的表演实在令人惊艳。这部影片可以说对于演员来说也是有着比较大的挑战,因为同性恋这个群体具体的特性与心理背景真的很难深入的了解,他们这个群体本身就是比较低调,或者生活比较隐晦,毕竟根据现在社会的伦理道德等,真的很难让人去接受。而这部影片可以说给了读者比较全面的对于同性恋群体的认识,从而也令公众多少祛除对于加在同性恋不合理的偏见。从李安准备拍这部影片就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希望这一群体能够被人们所接受,另外此片获得了多项奥斯卡大奖,从这一方便来说,这部影片是多么的具有现实意义啊。要知道活的奥斯卡大奖的影片不一定都是投资巨大,或者很受欢迎,除了这些之外还必须有内涵,有思想,有影响力,更得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现实主义。而对于这部影片可以说以上全部都有。
本影片的演员表演真的很惊艳,特别是埃尼斯和杰克的表演者,他们入神的而且深刻的刻画了主人公当时的彷徨,而又耐不住寂寞的心情,到得知要离开的时候,主人公的那种悲切全面的展现在荧屏上,还有主人公们即将再聚的那种喜悦与激动,还有一个当杰克死去而埃尼斯得知时那种悲痛之心以及看望杰克父母的那个片段,演员们真的很给力,场面控制的非常好,当时我看的时候眼泪居然也被主人公悲切的故事感染。
本影片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地方,那就是优美的取景。蓝蓝的天空挂着几朵白云,远处青山缭绕,近处泉水溪流潺潺不绝。当冬天来了,皑皑白雪挂满全山,萦绕在眼前的是雪白雪白的大地,好像步入一个童话版得世界。真的敬佩摄影师和后期制作人员的精湛技术。
最后我想说,对于影片当中主人公的家庭影片也利用了相当一部分去描述,应该理解他们面对自己丈夫是同性恋的苦恼心情,更应该同情他们不易的处境。据资料统计同性恋者这个群体比较大,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还有上升的趋势。希望人们本着正确的态度对待这一群体,他们和异性一样都是有爱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剥削也不得干涉。
“断背山”中的细节及象征寓意
用李安的话说,“断背山”的原著读起来就好像一个人用手轻轻抚摸你的脸,然后突然打了你一拳一样。因为很喜欢这部电影,所以跑去读了英文原著,那个美国老太太Annie Proulx着实很有功力,用一个短篇小说简单的讲述了两个牛仔二十年的经历,通篇没有什么抒情类的话,作者就好像一个旁观者一样,不痛不痒的说别人的故事,留给读者的却是久久的痛。
李安是个很细腻、感性的男人,在诠释这个故事的时候在很多细节的处理上都很细心,所以这部电影看得次数愈多,便愈加地佩服李安在各个地方埋下的伏笔(影片中的象征寓意主要来自于原著作者,李安在影片里保留了下来),理解的也就愈加深刻。
以下是我理解的“断背山”在一些细节上的用心之处,以及影片中一些事物的象征寓意(象征寓意因涉及了西方文化的部分,所以那里我参考了网上的一些观点,同时剔除掉了我认为说得不合理的部分)。
影片开头Ennis Del Mar在Joe Aguirre房间外等,Jack开着一辆破车风风火火过来了,他停下车走出来,倚在车上看着Ennis,这时导演给了Jack一个特写——这个足足持续了好几秒的特写预示着将有故事发生在Jack和Ennis身上。而Ennis,只是低着头沉默不语。
两人从Aquirre那里领到任务出来后直奔酒吧,这时很明显Jack大步走在前面,而Ennis则低着头跟在后面。从那以后的二十年里都是这样——Jack从始至终都是主动的一方,Ennis在他们的关系里则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这个暗示还出此刻后面几处情节里——两人同在断背山上的时候,Jack在放羊时遥望Ennis宿营的地方是向下看的,而Ennis在洗炊具的时候看Jack骑马放羊的身影是向上看的,这在必须程度上也说明Jack 的主动地位和Ennis的被动地位。
这之后两人就上了断背山,导演用一组很流畅的镜头来叙述,两人的工作是放羊,看网上有些解释,说那里羊群象征社会,英文里有following like sheep的说法,引申过来就是随波逐流的意思,而Jack和Ennis则属于羊群之外的人。我个人认为这个说法有些牵强,放羊只是牛仔用来谋生的工作,不只是Jack和Ennis放羊,那个年代所有牛仔似乎都靠放羊来维持生计,如果说别的牛仔都放牛,而只有Jack和Ennis放羊那么说那里的羊有象征好处才说得过去。但是之后他们的初夜之后Ennis发现了一只被剖的死羊那里就必须有导演的用意了,我认为这只羊使Ennis想起了小时候爸爸讲过的村里两个同性恋的悲惨遭遇,小时候这个故事对Ennis一生都有重大影响,他害怕自我是同性恋,害怕那样的遭遇,所以他久久没有回去,当Jack找到他时,他冷冷地说:“I’ m not queer 。”
那里还有一个细节,负责送饭的那人对Ennis说要什么尽管开口,就是别要汤,汤很难带,Ennis说“我从来不喝汤。”但是之后当Jack屡屡表示不想再吃豆子的时候,Ennis在送饭的纸条上点了汤,那人很诧异地问Ennis为什么要点汤,Ennis只是用一句“sick of beans” 敷衍过去,这时明显心里已经开始在乎Jack了。
后面还有一处细节,是两人有一次在山上谈天喝酒,Jack说道他妈妈信“Pentecost”,Ennis问他究竟什么叫“Pentecost”, Jack说“我也不明白,妈妈没告诉我,可能就是你我有什么罪一同下地狱吧。”Ennis 说:“那是你自我,我不和你一齐下地狱。”那里我查了原著,作者只是简单的提到了“Pentecost”,而这段对话则是李安加上去的,这就应预示了后面Jack的悲惨遭遇。
而两个人在即将离开断背山时发生的激烈打斗则成就了这部电影最经典的情节。首先是当Ennis得知要离开断背山时一个人闷闷不乐地坐在一个小山头上,Jack去哄他,结果两人反倒打了起来,两件沾血的衬衫这时并没有引起很大注意;然后两人下山后Ennis无意中说了句“我怎样会把那件破衬衫忘在山上了”,这时其实也没有了解到导演那里的用意;直到Jack死后,Ennis去Jack父母家,Jack的母亲领Ennis到Jack的房间里,Ennis在衣橱的最里面发现了二十年前两人的衬衫,这时以前两处伏笔骤然浮此刻脑海里,观众恍然大悟。这二十年里,Jack始终用自我的衬衫包裹在Ennis的衬衫外面,就好像自我一向守护着Ennis一样……当Ennis紧紧抱着两件衬衫,从里面嗅着Jack的气息的时候,观者无不为之动容;影片最后,在Ennis独自居住的地方,他打开衣柜,那里挂着那两件衬衫以及一张断背山的明信片,这时衬衫的顺序已经发生了改变——Ennis的衬衫包裹着Jack的,Ennis含泪看着那两件衬衫说了句“Jack, I swear……” ——他已经决定用后半生守护他们的感情。
两人分开后Ennis娶了Alma,导演用了几秒钟的镜头叙述了一下Ennis的工作,那里Ennis一句话都没说,只是他的一个同事在喋喋不休“我妻子不让我干这重活,怕把我的back压断了。我告诉她,我的back是幸福生活的支柱。”在英文里,brokeback象征稻草堆中最后的稻草,也是承受压力最多之物。那里我也查了下原著,并没有Ennis和同事修路的这段,李安加上这句话就应是为了表现Ennis承受的压力——他想和Jack一齐,不但不能如意,还要拼命掩饰,同时也要养活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
再后面就是当Jack得知Ennis离婚的消息后,极兴奋地大老远从德克萨斯跑来,一路伴着这那首节奏欢快的King of The Road, 而当他失望而归时,音乐就改成了幽怨的A Love That Will Never Grow Old。 “断背山” 里插曲的选取都很考究,既贴合六十年代美国西部的风格,又能够很贴切地表达主人公的内情绪感。
还有一个地方是Ennis和Jack的那段激烈争吵之后,导演插了一组两人还年轻时分别的镜头,在Ennis走的时候,Jack含情脉脉地目送他渐行渐远;然后画面就切回到二十年后的这次相聚,同样是Ennis先离开,而此时Jack再看Ennis的眼神不再深情,我总觉得那是很绝望的眼神,或许这个眼神也预示了Jack最终的死亡——这个眼神是Jack在戏里最后的镜头。
最后有一个地方我至今还不明白,就是Ennis打电话到Jack家询问Jack死因时是Laureen接的电话,估计所有人都会和我一样注意到导演给了特写在Laureen鲜红的指甲上,我一向搞不懂这象征什么。上网查了一下,有人说在英文里fake nails=fake story, 意在指Laureen在说谎,但我认为那里Laureen没有必要说谎,而且无论是原著还是电影都没有交代Jack真正的死因,所以那里也就无从证明。我看“断背山”的论坛上还有人指出那里导演的意思是Jack的真正死因是Laureen发现Jack和邻居乱搞(就是酒会上那个和Jack跳舞的女人),然后顾人杀死了Jack,所以Laureen的红指甲证明她在说谎。我觉得这个说法也说不大通,因为Laureen在讲述Jack死因时流眼泪了,我相信她的眼泪是真实的,她还是爱Jack的,所以那里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Laureen在说谎。我还是一向认为李安在那里安排了一个特写给Laureen的红指甲必须是有他的用意的,但是实在搞不明白他的用意是什么。
这已经不知是第多少遍看“断背山”了,还是很喜欢,看得越深入便会越关注细节,深深佩服Proulx老奶奶和安叔的功底。不是有一句名言么——细节决定成败,“断背山”中无数的细节值得细细品味,就像一杯清茶,越品越香,回味无穷。
《断背山》影评:无关感情
There’s Nothing About Love: Brokeback Mountain
从去年夏天就开始期盼的片子,本来要去看首映的,却由于种种原因一误再误,这天几乎是第四次为了《断背山》去影院,才最后如愿以偿。片子长达134分钟,节奏流畅舒缓,却没有一个废镜头,观众完全沉浸在半世纪前怀俄明的草原风光里,那里的天空很蓝,云朵很软,有着红色的房顶,绿色的原野和一望无际的雪白色羊群。在阳光间歇洒落的林间小径,你先看到的是并驾同行的八只马蹄的影子,然后镜头上移——立刻的人穿着干净的格子衬衫和牛仔裤,白色与黑色的帽沿压得很低,树叶的阴影落在他们的脸上。当然还有吉他的声音,影片中一向连绵不断的吉他弹奏,让我想起两年前住在隔壁的男孩子——我一向认为他很开朗,但有一天晚上当我无意经过他的房间,我看到他的朋友(另一个男孩,他最好的朋友)在用电脑,而他就坐在一边的黑暗里默默的弹着吉他。我不记得当时说了什么,只是每次想起来的时候,总觉得那时候正有月光从窗间流泻到他的脸上,构成了记忆里一个完美的剪影。吉他的独奏——诠释寂寞?却又不完全是,更多的是一种抒发,用感染力最强的媒介——音乐,把自我内心深处潜藏的情感一点点揉进去表达出来,而需要表达的这种情感又往往是很难被世人所理解和认同的。
总会把《My Own Private Idaho》一并拿出来比较。导演Gus Van Sant本来是《断背山》编剧兼制片Diana Ossana最为看好的导演第一选取,Gus却放下了这部片子。于是李安接手了。初看此片,就算完全无法理解同性感情,或是因为片中浓重的牛仔口音看不懂剧情,也会单纯的被镜头所传达出来的美丽所震撼。不只是风景,每个镜头的运用,人物表情面貌的特写,每一处简单的场景:白昼,黑夜,草原,溪流,湖泊,天空,树林,篝火,羊群,甚至混乱嘈杂的闹市,甚至尘土漫天的公路,甚至混乱不堪的汽车旅馆;再看原著,两个高中没毕业家境贫寒的农庄小子,那些赤裸裸的性/粗口描述是很难和“美”挂钩的,甚至和时下流行的“暴力美学”也完全沾不上边:Jack是个一嘴龅牙之后中年发福的小个子,Ennis则瘦的像根竹竿而且伤疤遍体。于是有朋友开玩笑的说:李安把《红高粱》拍成了《霸王别姬》。
回到《My Own Private Idaho》。同样是艺术性很强的文艺片(或者归类成Gay片),同样是沉重的逼得观众喘但是来气的杯具,同样是两个天涯沦落人,同样是一段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断背山》里是禁忌(Ennis少年时代的梦魇是同性恋者会被人打死,他根本不敢设想自我能够和Jack在一齐),而《Idaho》中Scott是市长的公子,他最后因为自我的前程和利益理所当然的抛弃了Mick。再看《断背山》,Jack不断的和他父母说自我要离婚,和Ennis一齐经营自我的农场,只是他没有等到;而Ennis这一边,他能够放下妻女的羁绊,然而却放不下世俗的眼光。
有个心理医生告诉我,爱的升华是对生命的延续,也就是说,当两个人相爱的时候,他们就会有抚育下一代的想法。我不明白这种理论是从哪来的,但感情是个太复杂的东西,单纯的“和对方在一齐”确实不是感情的全部。爱是包容,是理解,是为对方的幸福付出自我的一切,爱是恒久忍耐,爱是牺牲。而Jack与Ennis更多的是互相对彼此的需要。你当然能够说他们在爱。只是这种爱并不是每个人生命中的唯一。导演Gus是仁慈的,在《Idaho》的片后花絮中,当Mick再次昏睡在公路上,他的哥哥把他抱上车,带他回家,天边的云幻出了一张微笑的脸。没有了Scott的照顾,Mick仍然是Mick,他仍然要继续活下去。而《断背山》,李安已经添加了太多温情的东西赚足观众的眼泪。
然而,真要把所有一切都提升到一个感情的高度吗?似乎只要拿感情做幌子,一切都是能够原谅的,一切都是能够宽恕的,但是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因小说与电影的渲染而充满期望。《断背山》中感动我的并不是所谓的感情(如果是,我将咒骂Ennis的懦弱和自私),而是对往生似水年华的追忆。
当Jack和Ennis第一次相遇在断背山之夏,他们都还不满20岁。Ennis说他不是同性恋,当然,Jack也不是。只是在那一个特定的时光,特定的氛围,特定的环境,一些年轻的、激烈的、完美的事情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发生了。没有对与错之分,只是,限定在这种特定时光/空间发生的感情不能准确的定义之为感情。至少在那个夏天的时候它还不是。而后影片继续,主线是Ennis的乏味冗陈娶妻生子的“正常”生活。他是一个牛仔,他向往的是回归自然的原野和天空,他的心无限广博,而家庭那黑暗狭小的空间就像一只笼子,他就像是困在笼子里的一只猛兽——他需要发泄,所以他不断和别人打架——但这还不够。他需要的是广阔的天空和原野,他需要的是冰冷的溪流和茂盛的丛林,他需要的是同样强壮充满愤怒充满欲望的身体,像野兽一样,像他自我一样。显而易见,他爱Jack,或者说,他爱的不是Jack,他爱的是那种生活,那个年轻的无忧无虑的年代,那个一去不复返的断背山之夏。
前几天的时候在伦敦,坐地铁,有个流浪艺人在弹一个十分熟悉的调子。开始我怎样也想不起来,直到经过他的那一刹那,我突然发现那是David Bowie的《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我把当时自我身上所有的钱都给了他,我没有敢回头,因为在那个刹那,我突然热泪盈眶——不是因为大卫爷爷,我早已经不是他的歌迷了。连前几天网上摇滚论坛的朋友看到我,还调侃我的歌特装扮,说我已经彻底脱离了他们的Glam阵营。但是我不能解释,在我突然再次听到大卫爷爷的歌,听到一个陌生的流浪艺人在地铁里弹奏,我竟然会无缘无故的流泪——我不能解释这种可笑的行为——或者只是因为那个熟悉的调子,再次把我带回30年前那个璀璨的黄金年代,就在我离开那个地铁站的刹那,我只感觉华丽摇滚又死了一次。
世上有些东西不能仅仅归类为感情。Jack和Ennis,你能够用狭义的“爱”来定义他们是恋人,但也能够说他们是朋友,是亲人,是兄弟。他们所要的但是就是远离世人的责难和羁绊,在原始的自然环境里重复重复再重复他们的断背山之夏,打猎,骑马,露营——他们因各自的“天性”而在一齐,对他们来说,在乏味混乱的生活中,唯有彼此象征着自由、热情以及一切的完美,是彼此的另一个自我,是灵魂的唯一所在。影片最后的神来之笔,是那两件调换了里外顺序重新套在一齐的衬衫,当Ennis为Jack的牛仔衬衫系上最后一粒纽扣,“系好了,”他对着空气自语。年华的消逝恐怕是一切消逝中最为可悲的。感情能够重来,失败能够继续,错误能够弥补,但时光的逝去却是永远也找不回来。两件衬衫的袖子上保留着20年前的血迹,思绪飘回了那一年的断背山,19岁的Ennis和Jack在草地上打着滚,抱成一团。
——断背山,断背山,肝肠寸断,情义如山。
影片这样的结局自然让人唏嘘不已,但爱与拥有,或许本就无关。它会一向活在有情人的心上,不是时空能够轻易打断。
虽已是阴阳两隔,生死契阔,但想必另一个世界的Jack不会忘记,在断背山上的某个清晨,Ennis曾与他深情相拥;而Ennis,相信亦不会后悔爱上那个名叫Jack的男人。虽然无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他们的感情,就如他们那两件被Jack套在一齐珍藏了二十多年的旧衣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死相依,不离不弃。
Brokeback Mountain,就应是“断背山”吧,更多的时候却被译成“断臂山”。有一种说法是这是李安的意思,照应“断袖之癖”。想来,在久远的记忆里,古人的断袖之癖似乎一向是被嘲笑的。电影的最后,那两只沾着血迹的空空荡荡的袖子套在一齐,留下的却只有无尽的遗憾。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很喜欢电影的海报,远处是一片宁静的雪山。两个低着头的男人,若有若无的表情。就像看完电影之后的感觉,若有若无。
没想到未见画面之前先听到的是一段流畅的吉他,我喜欢这样宁静温和的开始,就像我宁愿相信Jack爱上Ennis是因为那个早晨温暖的拥抱而不是那个夜晚寒冷的暧昧。Jack和Ennis,一个农夫一个牛仔,就应都是那种粗鄙的乡下孩子吧,年少的冲动和深邃的孤独使他们相爱。然后就是一个漫长的20年,被痛苦和等待笼罩的20年。
也许很多人会喜欢Jack。与Ennis相比,他是用心热情的。Jack一路追求,一路失望,直到最后才让Ennis明白他对他的爱又多深。最喜欢的一个Jack的镜头,是他和Ennis第一次相遇,他偷偷的观察着Ennis,像个淘气的孩子。始终觉得Jack只是个天真寂寞的孩子,有点像《她比烟花寂寞》里的Jackie,直接的不给任何人留余地,和最爱的人一齐受伤并且互相伤害。
然而Ennis又何尝不是一个好人。虽然他不爱他的妻子,却依旧对她很好。他努力的挣钱养家,爱女儿。而他也要忍受和Jack一样的痛苦,又不能把自我的阴影再留给女儿。他的深沉和内敛让他选取默默地承受一切,到最后却依旧有勇气说一句,“Jack I swear,God”。
看完电影之后便不再愿意把《断背山》简单的归类成gay片,因为觉得它是给所有不被祝福的感情的。Jack不爱男人,也不爱女人,他只是爱Ennis。或许他爱的仅仅是那段孤独记忆里的那一个没有情欲只有温暖的拥抱,而偏偏给他这个拥抱的,是一个同性。
就像李安自我说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Jack和Ennis痛苦却相爱了20年,到最后共同的回忆只有那座断背山。与其说相爱,不如说是依靠和寄托。因为太深的爱,是能够伤人的。
还记得《改变1995》里的那句歌词,“奥斯卡那天李安用中文跟全世界说多谢”。没想到在五年后的金球奖上,李安依旧是用中文说“多谢”。我并不是不期望中国的电影能够让全世界看到,只是反感那些为外国人拍片的导演。虽然有人说李安被好莱坞认但是因为他们已经不把他当作中国的导演了,我不否认。但至少在《断背山》中我依旧看到了属于东方人的含蓄,至少从李安的脸上,我依旧看到了发自内心的儒雅而不是某些中国导演故作姿态的清高。李安的电影,没有故弄玄虚的特技,从头到尾都是温和平静的,表面看似波澜不惊,却能让观影的人感到波涛汹涌。这是李安的成功。
《断背山》影评:爱是与生俱来的力量
“杰克,你去过墨西哥吗?”要搞就去墨西哥。他听说过风言风语。此刻他动手割开禁区的围篱,进入格杀勿论区。
“去过啊,怎样没有?你到底想他妈的怎样?”多年来不断准备迎接此刻,来得迟却不期然。
“杰克,这件事我非跟你说一遍不行,而且我不是说着玩的,”恩尼斯说,“我不懂的东西很多,万一懂了,可能你的小命也没了。”
“试试这一次你能不能懂,”杰克说,“而且我只说这一次。告诉你,我们本来能够一齐过不错的生活,好得不得了的生活。你却不愿意,恩尼斯,结果我们此刻只有断背山。所有东西都以断背山为基础。断背山是我们拥有的一切,他妈的一切!如果你不明白别的部分,我期望这一点你至少能懂。二十年来,我们在一齐的次数,你给我算算看。量一量你套在我身上的狗绳有多长,再来问我有没有去过墨西哥,然后再告诉我,想得到却永远摸不着,会害我送掉小命。 我有多难受,你根本一点概念都没有。我不是你。我没办法靠在高海拔一年干那一两次过活。你对我太重要了,恩尼斯,你这个贱货婊子养大的杂种。要是我明白怎样戒掉你就好了。 ”
宛若冬日温泉蒸腾而起的大团雾气,多年未曾出口的言语以及此刻难以出口的话——承认、宣布、羞惭、愧疚、恐惧——团团包围住两人。 恩尼斯仿佛遭子弹射中心脏,脸色灰白,皱纹深刻,他露出苦笑,双眼紧闭,拳头握紧,双腿朝下凹陷,以膝盖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