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石膏像的五个注意事项
素描分为人物素描,静物素描,石膏素描。而针对石膏素描有很多学生容易出现先用2B铅笔绘画,最后导致色调变深的惯性错误以下是有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素描石膏像的五个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到你们。
1.观察物体的整体,光源和整体的色调关系,以便掌握整幅石膏的色度。
2.将绘画的石膏像印在心里,不要只用眼睛观看。
3.要注意铅笔的使用,不要让色调出现问题,失去最初素描石膏像的本意。
4.先将石膏像的大致结构画出来,再进一步考虑结构的完整性和色彩。
5.对石膏像进行素描色调的时候,要注重整体感觉,要让整幅画作呈现出石膏像素描的白色色调,已达到整体的美感。
相信各位做到以上几点后,会发现自己的素描技法有了进步。
建议:初学者要先从对象的结构认识开始的,先要学会用线。初学者非常容易进入“钻局部”的误区。长而直的线条能帮助其减少这种失误,并增强对对象的体积意识。在初学时,对物象的认识应该更理性一些,分析对象的体、面关系,找准各个关键的“点”,还有点像是在记一些人物头部上的公式”。
1. 打形:
先通过理解形体结构切分块面,再以线描的形式勾出对象全部的轮廓。这种线描应具有如下特征:1已经具备一定的体积空间,高低远近层次分明。2交代了较为详细的细节,如:眼睑、鼻翼的厚度及其穿插关系。3.对明暗交界线、暗部轮廓及投影的具体位置和范围,作了清楚的交代。
2. 铺大调子:
自明暗交界线或最深处起用软铅,将所有背光部包括投影铺一遍。注意:1铺的时候物体上高起、突前处用笔要有力,加强明暗对比;低处、远处用笔要轻,减弱明暗对比;拉开调子对比的强弱节奏。2第一遍调子不能铺得一步到位,也不能超越暗部范围铺到亮部去了。
3. 加深暗部,进一步丰富色调层次。
定出黑白两极,并通过比较排出两极之间的调子深浅秩序。然后通过逐级加深黑处,向灰处、白处过渡,最后留出高光(白纸).具体画法是先加深明暗交界线,加深投影,衬出反光,然后再次加深明暗交界线向灰部过渡。 反光较为强烈是石膏像的重要特征之一、突出反光+既能增强质感,又能充分显示暗部的体积和结构,这是画明暗素描重要方法之一、围绕轮廓观察和表现调子,将轮廓线(线描的痕迹)消融在调子中是另一种表现明暗的方法.具体做法是:以轮廓线为界进行比较,物体比背景深,轮廓线融人物体中;背景比物体深,轮廓线就融人背景中,物体和背景谁深就先画谁,并将轮廓线融入其中。
4. 调整:
加强正面的帽沿、额部头发、鼻头、下颏等突前部位的明暗对比,削弱颈肩、两侧转过去的帽沿及低远处的明暗对比,拉开空间体积关系深入地交代眉、眼鼻等处的色调过渡及转折,慨括处理其他区域以突出这一视觉中心。在第三步的后期和第四步可换一些硬铅以整齐而有力度的排线处理最后一遍调子,以显示石膏坚硬的质感并且形成美观的画面肌理。注意:光线从头顶斜照下来,帽沿、头发、眉头、鼻头、下颏和肩部离光源依次渐远,因此明暗对比自上而下也逐渐减弱。要注意对这一整体关系的把握。
5. 疑难解析
这幅面笔触虽然强劲锐利.但与刘象的气质特征及形体结构走向很是契合。画家惯常用一组点状短线来强调体块转折,突出量感及体积,如下唇颧弓等处和有些在画正面人像时喜欢强调左右两边对称的做法不一样,画家对左右脸的处理很有特色,虽不完全对称,但从整体上看是很协调的.这种处理是由于画家尊重对象,认真观察,不主观臆造,不概念化地作画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