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赏析 富春山居图作者是谁
《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品描写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展卷观览,人随景移,引人入胜。树丛林间,或渔人垂钓,或一人独坐茅草亭中,倚靠栏杆,看水中鸭群浮沉游戏。天长地久,仿佛时间静止,物我两忘。但觉江水茫茫,天水一色,令人心旷神怡。整个画面林峦浑秀,草木华滋,充满了隐者悠游林泉,萧散淡泊的诗意,散发出浓郁的江南文人气息。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所绘,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属国宝级文物。《富春山居图》从构思、动笔到绘制完成大约用了七年时间。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
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每天不思茶饭的观赏临摹。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幸被吴洪裕的侄子及时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
《最苦与最乐》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第一段至第三段,写人生最苦的事是身上背负着未来的责任;第二个部分为第四段至第五段,写人生第一件乐事就是尽" class="lazyload" alt="最苦与最乐分段 最苦与最乐分段概括">
五声调式的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五声调式是由五个音所构成的调式的,并且按照纯五度的音程关系排列。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民族调式的变化并且构成了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
<" class="lazyload" alt="五声调式的五音是 五声调式的五音是什么">